自古以来,诗歌一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、寄托抱负的重要载体,唐代诗人杜甫,以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,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篇。《书愤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,本文将深入剖析《书愤》的原文及翻译,以期揭示杜甫炽热的爱国情怀。
《书愤》原文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 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 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泪流。 恐君忧国泪,洒向千行书。
《书愤》翻译
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我放声歌唱,畅饮美酒,与青春同行,欢快地重返故乡。 我即将穿越巴峡、巫峡,继续前往襄阳,再向洛阳进发。 战马在关山以北奔腾,我倚靠窗前,泪如泉涌。 我担心您为国家的忧虑而泪流满面,那些忧国的泪水,化作千行文字,洒落在这诗篇之中。
原文解析
《书愤》这首诗,饱含着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,以下是具体解析: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”这两句诗,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他放声歌唱,畅饮美酒,与青春同行,欢快地重返故乡,这只是诗人的一种幻想,现实却是战火纷飞,国家危在旦夕。
“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”这两句诗,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渴望,他渴望穿越巴峡、巫峡,前往襄阳,再向洛阳进发,为国家效力。
“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泪流。”这两句诗,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,战马在关山以北奔腾,诗人倚靠窗前,泪如泉涌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。
“恐君忧国泪,洒向千行书。”这两句诗,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忧虑国家的担忧,他担心朋友因忧国而泪流满面,那些忧国的泪水,化作千行文字,洒落在这诗篇之中。
《书愤》这首诗,充分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,在诗歌中,他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又表达了对国家的渴望,更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,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杜甫的爱国情怀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,通过对《书愤》原文及翻译的解析,我们更能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艺术和爱国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