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过秦论》乃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贾谊所著的一篇政论宏文,收录于《新书》之中,此文通过对秦朝兴衰的详尽剖析,深刻揭示了秦朝迅速覆灭的内在原因,并对后世政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,以下是对《过秦论》原文及其翻译的深入赏析。
原文赏析
《过秦论》原文如下:
秦之始也,与诸侯通好,以信义结之,其后,诸侯背约,秦乃发兵,一鼓作气,遂定天下,然秦之强,非徒以武,亦以仁也,秦王之世,二世而亡,何哉?
盖秦之始也,仁义未施,故诸侯归之,及其强也,仁义已施,而诸侯不归,何也?盖秦之强,以武也;而秦之弱,亦以武也,秦之强,武足以并天下,而秦之弱,武不足以守,故秦之亡,亡于武也。
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而不以兵,吴起、孙武,以兵强于诸侯,而不以仁,是以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夫秦之强,盖出于四:地广、兵强、法制、信义,地广富,兵强则士勇;法制严,则刑一;信义附,则民归,是以秦之所以强,以其四也;秦之所以亡,亦以其四也。
地广而民富,则易生骄奢之心;兵强而士勇,则易生暴虐之行;法制严而刑一,则易生刻薄之风;信义附而民归,则易生骄慢之态,是以秦之所以亡,以其四也。
秦之始也,与诸侯通好,以信义结之,及其强也,信义已失,而诸侯不归,何也?盖秦之强,以武也;而秦之弱,亦以武也,是以秦之亡,亡于武也。
翻译赏析
《过秦论》翻译如下:
秦朝初期,与诸侯交好,以信义结盟,随后,诸侯背弃盟约,秦王便起兵征伐,一鼓作气,最终统一天下,秦朝之所以强大,不仅因其武力,亦因其仁义,秦王在位期间,传至二世便灭亡了,这是为什么呢?
原来,秦朝初期,未施仁义,故诸侯归附,等到秦朝强大起来,虽然已施仁义,但诸侯却不归附,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,秦朝之所以强大,是因为武力;而秦朝之所以衰弱,也是因为武力,秦朝之所以灭亡,是因为武力。
从前,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,一统天下,却没有使用武力,吴起、孙武凭借武力在诸侯中称霸,却不施行仁义,兵事乃国家大事,生死存亡的关键,不可不谨慎对待。
秦朝之所以强大,大概有四个原因:土地广阔、兵力强大、法制严密、信义无缺,土地广阔则民众富裕,兵力强大则士兵勇敢;法制严密则刑罚公正;信义无缺则民众归附,秦朝之所以强大,就在于这四个原因;秦朝之所以灭亡,也是因为这四个原因。
土地广阔民众富裕,容易滋生骄奢之心;兵力强大士兵勇敢,容易滋生暴虐之行;法制严密刑罚公正,容易滋生刻薄之风;信义无缺民众归附,容易滋生骄慢之态,秦朝之所以灭亡,也是因为这四个原因。
秦朝初期,与诸侯交好,以信义结盟,等到秦朝强大起来,信义已经丧失,诸侯不再归附,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,秦朝之所以强大,是因为武力;而秦朝之所以衰弱,也是因为武力,秦朝之所以灭亡,灭亡于武力。
通过对《过秦论》原文及翻译的赏析,我们可以看到,贾谊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,对秦朝兴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,文章揭示了秦朝速亡的内在原因,警示后人要重视仁义、法制、信义等方面,以避免重蹈覆辙,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,更堪称古代政论文章的典范,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