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满江红》,这首流传千古的壮丽诗篇,承载着南宋名将岳飞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对祖国深沉的爱国之情,岳飞,这位以勇猛善战、忠诚报国著称的英雄,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,而《满江红》作为他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,更是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。
岳飞,字鹏举,生于公元1103年,卒于1142年,他出身寒微,却怀揣着炽热的爱国之心,在金兵入侵南宋的危急关头,岳飞毅然投身军旅,将报效国家视为己任,他英勇善战,屡建奇功,被誉为“抗金名将”,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,岳飞不幸被奸臣秦桧陷害,于1142年英勇就义,在他短暂的一生中,岳飞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,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《满江红》。
《满江红》原文如下: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 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 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 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。
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?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。 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 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这首诗以其激昂的旋律、豪迈的气势,展现了岳飞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,让我们共同领略这首诗的意境。
诗的开头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”,描绘了岳飞在战乱年代中,面对国家危亡的悲愤之情,他怒发冲冠,凭栏远望,只见潇潇雨歇,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困境。
“抬望眼、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,岳飞仰望苍天,发出激昂的长啸,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内心的愤懑,这里的“壮怀激烈”,更是凸显了岳飞坚定的爱国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。
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”,岳飞在这句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,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,他认为,个人的功名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,而为国家奋斗的八千里路,才是他一生的追求。
“莫等闲、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,岳飞在此句中告诫后人,不要虚度光阴,要珍惜时光,为国家作出贡献,也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切。
“靖康耻,犹未雪;臣子恨,何时灭?”岳飞在这句诗中,回顾了靖康之变,表达了对国家屈辱的愤慨和对敌人的仇恨,他坚信,只要国家有难,作为臣子,就要竭尽全力,为国家雪耻。
“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”,岳飞在这句诗中,描绘了自己驰骋疆场,勇往直前的壮志,他决心驾着长车,踏破贺兰山,将敌人赶出国土。
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”,岳飞在这句诗中,再次表达了自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国家的忠诚,他愿意以敌人的肉为食,以敌人的血为饮,誓要为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而战。
“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,岳飞在这句诗中,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,他坚信,只要国家有难,必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,将旧山河重新收拾,重回繁荣昌盛。
《满江红》这首诗,以其豪迈的气势、激昂的旋律,展现了岳飞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,这首诗不仅成为了爱国主义的象征,更是激励后人勇往直前、为国家奋斗的千古绝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