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珍品频出,《马说》一文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理,成为传世之作,本文将带您一同领略《马说》原文与翻译的韵味,探寻古代智慧与哲学的璀璨瑰宝。
《马说》原文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千里马虽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,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,食马者,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,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!”呜呼!其真邪?其真不知马也!
《马说》翻译
(图片:马说原文及翻译,探寻古代智慧与哲学的瑰宝)
有了伯乐,才有千里马,千里马虽不稀奇,但伯乐却难得一见,即便是有名马,也往往被奴隶人所辱没,在马槽和马厩中默默死去,无法以千里之才著称。
千里马一顿饭可能要消耗一石粮食,饲养马的人,不知其能日行千里而仅以食物喂养,这样的马,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,却因食不饱、力不足、才美不外露,且难以与普通马相提并论,又怎能期望它日行千里呢?
鞭策它却不按其本意,喂养它却不能发挥其才能,听它嘶鸣却不能理解其意,手持鞭子站在它面前,说:“没有千里马!”唉!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?恐怕是真的不了解马吧!
《马说》赏析
《马说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,通过对马和伯乐的对比,揭示了人才与机遇的关系,文章以马为喻,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现实的不满。
人才与机遇
文章开头提到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”,强调了机遇对人才的重要性,在现实生活中,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离不开合适的机遇,只有遇到伯乐,千里马才能脱颖而出,发挥其才能。
现实
文章中提到“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”,揭示了现实中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,许多有才华的人,因为种种原因,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,甚至被埋没在平凡的岗位上。
人才的价值
文章最后提到“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‘!’”,反映了人才价值被忽视的现象,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只看到表面现象,无法理解人才的真正价值,导致人才的浪费。
《马说》一文以其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哲理,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,通过对马和伯乐的对比,文章揭示了人才与机遇的关系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在当今社会,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才的培养和发现,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机遇,让更多千里马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