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藏中,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堪称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,这篇散文以其独特的意境、深邃的哲理和清新的文风,流传至今,仍为世人津津乐道,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这篇名篇,感受其原文与翻译的独特魅力。
原文赏读
记承天寺夜游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,解衣欲睡,忽见月光透过窗棂,洒满屋内,我心中欣喜,便起身出门,想到无人与我共度此乐,便前往承天寺寻找怀民,怀民亦未入眠,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,庭院之中,月光如水,清澈透明,仿佛积水一般,水中的藻荇交错,原来是竹柏的影子,哪个夜晚没有月光?哪个地方没有竹柏?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闲散的人罢了。
庭院里的孩子们在竹荫下嬉戏,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,仿佛有远行的客人到来,原来是竹柏的影子错乱,才造成了这样的错觉,怀民惊讶地问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我回答道:“这一定是群盗潜伏在此。”怀民脸色大变,低声喝道:“不要惊动他们!”我也急忙起身逃跑,怀民跟着我,我们一起离开了庭院。
来到承天寺,僧人开门相问:“您这是做什么?”我回答道:“我来游承天寺。”僧人问道:“您是谁?”我回答道:“我是东坡居士。”僧人惊讶地说:“哎呀!居士怎么这么来到这里?”我笑着不回答。
出门后,看到怀民的儿子已经先在寺中,于是我们一起回家,怀民说:“我早就听说居士的大名了,今天才见到您这个人。”我回答道:“哎呀!你怎么知道的呢?”怀民说:“我听说居士善于游玩,所以来观看。”我笑着说:“你也懂得游玩吗?”怀民说:“是的。”我回答道:“得游玩,那么你就懂得我的游玩了。”怀民笑着回家。
翻译赏析
本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苏轼与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景,以下是原文的翻译及赏析: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,我正准备入睡,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,我欣然起身出门,想到没有我共享这份乐趣,便来到承天寺寻找怀民,怀民也没有入睡,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,庭院里月光如水,清澈透明,仿佛积水一般,水中的藻荇交错,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,哪个夜晚没有月光?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?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。
庭院里的孩子们在竹荫下嬉戏,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,仿佛有远行的客人到来,原来是竹柏的影子错乱,才造成了这样的错觉,怀民惊讶地问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我说:“这一定是群盗潜伏在此。”怀民脸色大变,低声喝道:“不要惊动他们!”我也急忙起身逃跑,怀民跟着我,于是我们一起离开了庭院。
来到承天寺,僧人开门:“您这是做什么?”我说:“我来游承天寺。”僧人说:“您是谁?”我说:“我是东坡居士。”僧人高兴地说:“哎呀!居士怎么这么来到这里?”我笑着不回答。
出门后,看到怀民的儿子已经先在寺中,于是我们一起回家,怀民说:“我早就听说居士的大名了,今天才见到您这个人。”我说:“哎呀!你怎么知道的呢?”怀民说:“我听说居士善于游玩,所以来观看。”我笑着说:“你也懂得游玩吗?”怀民说:“是的。”我说:“得游玩,那么你就懂得我的游玩了。”怀民笑着回家。
通过这篇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我们不仅领略了苏轼与怀民之间深厚的友谊,更感受到了他们在游玩中体悟到的哲理,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,更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,让我们通过原文及翻译,更好地领略这篇名篇的魅力,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