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卖炭翁》一诗,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手,其名句“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,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至今仍广为传颂,不仅因其深刻的社会意义,更因其文字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。
诗中的卖炭翁,形象鲜明,描绘了一位在南山深处辛勤劳作的劳动者,他挥汗如雨,伐木烧炭,为了生计而日夜奔波,诗人以“卖炭翁”三字,既点明了人物身份,又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,在古代,炭是重要的生活燃料,卖炭翁的形象,代表了那些为生活劳碌的普通百姓。
“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”这一句,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卖炭翁的辛劳面容,他的脸庞被烟熏得焦黑,两鬓斑白,手指因炭灰而漆黑,这一形象,不仅让人对卖炭翁的辛劳心生同情,更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。
“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”这句诗,揭示了卖炭翁的生活困境,他辛苦所得,仅能维持基本生活,这里的“何所营”与“口中食”,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,让人感叹生活的艰辛。
“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”卖炭翁的内心矛盾,在这句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,他虽然衣衫褴褛,却希望天气变冷,因为炭价会随之下涨,这种矛盾的心理,让人对卖炭翁的遭遇产生共鸣。
“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碾冰辙。”这句诗,描绘了卖炭翁在雪夜中驾车的情景,雪深一尺,路面结冰,卖炭翁的艰辛可见一斑,这句诗既展现了卖炭翁的坚韧,又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。
“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”这句诗,描绘了卖炭翁在市南门外歇息的场景,牛疲人饿,日已西斜,他在泥泞中歇息,生活的艰辛跃然纸上。
“此翁白头真可怜,卖炭无人问津。”这句诗,总结了卖炭翁的一生,他勤劳、坚韧,却命运多舛,这里的“白头真可怜”与“卖炭无人问津”,表达了对卖炭翁的同情与哀叹。
《卖炭翁》这首诗,通过卖炭翁的辛酸生活,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,诗中的名句,不仅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无奈,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关爱,这首诗穿越时空,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,关注并关爱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