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我国文人骚客对雪的描绘不胜枚举,《咏雪》一文尤为著名,这篇佳作出自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之手,以其清新脱俗的笔法,生动描绘了一幅雪后奇景,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,本文将带领您深入《咏雪》的原文,一同感受古人的诗意雪景。
《咏雪》原文如下:
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 忽如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 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 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 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凝。 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 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 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 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我们来看开篇两句: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”谢灵运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,将北风的猛烈与胡天八月飞雪的奇观相映成趣,白草折,生动描绘了北风的猛烈;飞雪,则展现了胡天的严寒,两句之间,既展示了大自然的雄浑,又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文章进入部分:“忽如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谢灵运以梨花盛开比喻雪后美景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树木披上银装的场景,春风与梨花的比喻,既突出了雪后景象的美丽,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。
第三部分:“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”谢灵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的室内景象,珠帘湿罗幕、狐裘不暖锦衾薄,形象地表达了室内寒冷的气氛,为下文描写将军、都护等人物的英勇形象奠定了基础。
部分:“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凝。”谢灵运以瀚海阑干、愁云惨淡描绘了雪后的广袤天地,百丈冰、凝,形象地表现了雪后景象的壮美,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。
第五部分:“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”谢灵运以中军置酒、胡琴琵琶与羌笛描绘了雪夜宴会的热闹场景,此部分既展示了将士们的豪迈,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。
第六部分:“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”谢灵运以纷纷暮雪、风掣红旗描绘了雪夜送别的场景,此部分既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,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。
文章以“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,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”这里,谢灵运以轮台东门送别、雪满天山路、山回路转不见君等景象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。
《咏雪》一文以清新脱俗的笔触,描绘了一幅雪后美景,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,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绘,谢灵运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,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、友情的关注,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咏雪佳作,更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